1021【黄帝纪元】(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2243 字 4个月前

“嘟嘟嘟嘟……”

后宫也有一个电报房,此时正在响个不停。

这是朱国祥搞的私聊频段,刚开始在皇宫之内私聊,如今却是连通皇宫与辋川谷。

负责收发电报的,却是皇后张锦屏。

她喜欢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时常给李清照发报聊家常,今天却是帮朱铭联络那边。

起因是朱国祥给儿子发报:“你抽什么疯?蓝田县已鸡飞狗跳,说要进贡极品蓝田玉,寻玉官吏都找到辋川谷外了。”

朱铭直接让张锦屏回电报,把自己打造传国玉玺的想法讲了一遍。

不多时,张锦屏递过来一张纸,那是朱国祥的回电。

内容就三个字:“神经病!”

朱铭看得呵呵直笑,对张锦屏说:“回复太上皇:煌煌大明,也该造一两个奇观。”

张锦屏又是一阵拍打,继而接到朱国祥回电:“当心各省官吏,借机骚扰地方。那些外交使者,也会骚扰属国。”

朱铭说道:“已下令约束,但在所难免,能够控制即可。”

朱国祥回复:“神符听起来像神棍。”

“符特指传国玉玺,跟天子玺、皇帝玺还不一样。历朝历代,不论传自前朝,还是自己伪造,反正都要有一個。之前沿用宋朝的,现在辽宋两玺皆在,沿用哪个都不合适。神符,意为至高神圣之传国玺,不是什么装神弄鬼的道符。”

“你看着办吧,反正我懒得管。只问一句,不是说好了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吗?”

“又没正式规定过。神符之后,我就不会改元了。今后的皇帝,也不准重复改元,一辈子只能有一个年号。”

“你还不如让天文馆,弄一个公元纪年。黄帝出生,或周、秦开国,定为公元元年。”

“周秦不行,置夏商于何地?还是黄帝最合适。”

“选谁都可以,无非定一个标准。干脆一股脑儿改了,改为沈括的十二气历。我知道大臣们全都反对,你还怕这个?”

“主要是节假日的问题啊,如果保留除夕、元宵这些,就必须同时并用两套历法。还有农历的初一、十五,抬头看月亮就知道,纯阳历会让百姓很不自在。”

“并用呗。新历更方便普通百姓掌握农时,对农业生产是有好处的。”

“你是农业专家,当然觉得好用,但农民恐怕不认同。”

“随你吧。”

“……”

张锦屏关掉电报机,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夫君,历法与纪元这般大事,只在电报里闲聊就定下了?”

朱铭说道:“早就讨论过。你觉得十二气历怎样?”

张锦屏说:“元旦、元宵、端午、重阳……这些节日都在旧历当中,采用新历跟风俗传统相冲,新旧历并用又显得有些累赘。”

“所以我才一直没改,”朱铭感叹说,“唉,太上皇有点太想当然了,有些事情得循序渐进才行。”

从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开始,中国一直采用阴阳合历。阳历用来定二十四节气,阴历用来定月份。

此后的争端,无非是定气法与平气法相争。

隋唐宋明清五朝,定气法与平气法争得很凶。

在《崇祯历书》问世之前,争执的结果往往是和稀泥,平气法(落后)用来编造历书,定气法(先进)用来天文计算。

清朝也是几经反复,最终康熙拍板采用更先进的定气法——中国近代农历。

朱国祥在位时颁布的大明《洪武历》,自然是改用更先进的定气法,这玩意儿本该在隋朝就采用的。但因为政治阻力太大,在天文官提出历法改革时,杨坚和李隆基都选择了退缩。

沈括则更为激进,不但要用定气法,还要彻底使用阳历。

即把地球运行轨迹,切割成二十四份,也就是二十四节气。再选其中十二个节气,用来确定每年的十二个月,不但除夕、元宵、重阳这些全乱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跟月相对不上。

朱国祥支持沈括的想法,朱铭却觉得没有必要。

采用定气法来编阴阳合历,已经是一个巨大进步,何必打乱百姓的节奏搞阳历呢?

如果乡下的老农,也能人手买一份日历,自然可以两套历法并行。但问题是,社会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两套历法并行会让农民容易搞混。

回到垂拱殿,朱铭仔细想了想,提笔写下两道中旨:

“着令翰林院天文馆,以沈括十二气历法,重新编造一部新历。此历暂不推行,亦不刻意隐藏,留给天文学者以及后人参考。”

“着令翰林院文史馆、天文馆,推算黄帝诞生年份,以黄帝纪元为公元纪年。”

……

那群高丽贵族,已经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