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高句丽事变(2 / 2)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388 字 15天前

毕竟就算吐火罗的加入解决掉了吐蕃体系上的问题,但依旧打不赢王玄策那一身钢铁。</p>

至少在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情况下,能对抗钢铁的却也只有钢铁而已,自己必须要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以及足够的铁矿石,自己也想照着唐军打造出一支军队出来。</p>

当然,被大唐教训了一顿的吐蕃正在努力舔着伤口恢复国力,而大唐的主要目标高句丽和平了好些年后,终于不太平了。</p>

说实话,当初大唐派遣侯君集灭了高昌这一件事情,对周边其他国家的影响怎么样不好说,但对于高句丽来说,那可是相当的震撼的。</p>

听到消息的高建武果断加强了唐朝边界的城池修建工作,深怕大唐会打过来,自己成为第二个高昌。</p>

但实际上,因为薛延陀跳起来了,所以大唐先去打薛延陀了,没时间理会高句丽。</p>

这让高建武不由放松下来,但失去了外界的压力,高建武与渊盖苏文的矛盾越发尖锐。</p>

原本是高建武打算跟自己的大臣们商议,去把渊盖苏文给干掉,但这些商议的大臣中就有投靠渊盖苏文的,所以这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p>

渊盖苏文马上召集了自己的兵马说是要进行检阅,并弄好丰盛的酒会,邀请一众大臣一起来观赏。</p>

高建武觉得这事跟自己没关系,这些高丽大臣更认为既然大家都去了,那渊盖苏文总不可能疯起来把这么多人都给杀了。</p>

高建武与这些高句丽的大臣可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之后的魏晋南北朝,自然想不到这个世界有的人就是残暴得如同疯子一样的。</p>

渊盖苏文当场就展现了鸿门宴的正确流程,直接命令士兵把这一群大臣给砍死了。</p>

然后以这些大臣们的尸体盟誓,带着麾下将士直接就杀入到宫中,亲手把高建武砍了。</p>

最后重新换了一个高家的孩子为王,自己做莫离支,大概就是丞相兼职兵部尚书,开始完全掌握高句丽的政权。</p>

而这消息,很快便传到大唐,营州都督张俭上奏了这件事,亳州刺史裴庄奏请伐高丽,</p>

一时间,整个朝廷风起云涌,什么西域的事情都不管了,高句丽才是最重要的。</p>

可以说,渊盖苏文这般横行无忌,肯定对整个高句丽的政坛与人心造成了极大动荡。</p>

高句丽五部中肯定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绝对不愿意看着渊盖苏文顺势掌权的。</p>

“圣人,如今我大唐定然要抓住此等机会,打败高句丽,统一华夏领土啊!”</p>

李承乾这时在太极宫中无比激动,仿佛下一秒自己便是要做出征的统帅去了。</p>

李泰则在一边冷眼旁观半个字都不说,只觉得李承乾一般情况下都选择闭口不言,尤其关乎这种军事的事,李承乾向来不掺和,今日怎么这般激动,让李泰看了好生奇怪。</p>

“看起来你跟着侯君集这几日走得近,多少也得了几分的心得体会,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啊!”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话不由感叹。</p>

不过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李泰,说道,“青雀,你呢,你怎么想?!”</p>

“阿耶,儿臣反对这时候出兵!”李泰平平静静道。</p>

“青雀,你平时最鼓动圣人进攻高句丽,那天津是你建设的吧,来州的大唐水师是你鼓动的吧。</p>

如今高句丽出事,好不容易人心浮动,你又白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p>

李承乾看着李泰冷笑一声,然后道,“不知道说你叶公好龙,还是居心否侧!”</p>

“兄长,你好会扣帽子啊,你能够知道我建立天津,更是早早提议建立了大唐水师,便是知道,为了这一天我筹谋了多久。</p>

却不知道我在筹谋时,你在跟哪位宫女厮混!”李泰面对李承乾倒也丝毫不见客气!</p>

“圣人,乾奏青雀殿前失仪,有辱视听!”李承乾果断对李世民告状。</p>

“好了好了!现在议论正事呢!”李世民挥挥手道,</p>

“青雀,你说说你的理由。这些年,你为征讨高句丽做了这么多准备,朕相信你并不是临阵迟疑之人。”</p>

“谢阿耶!”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恭敬道,“第一是师出无名。</p>

如今高句丽王被屠,泉盖苏文掌权,到底是高句丽的家事,我们大唐乃是大国,怎么能因此就直接讨伐高句丽。</p>

怎么也要等到高句丽王族求我们派兵平乱,或者新罗来使,说他朝见我国的道路被阻。</p>

当然退一万步,我们有个汉人在高句丽的地界走丢了,让我们派遣军队去查一下也行!”</p>

“莫要说笑,这种理由谁会相信!”李世民对着李泰呵斥了一声。</p>

但在场的官员听着李泰的话,尤其李靖与李世绩两人却是点点头。</p>

原本他们还以为,向来最是离经叛道的魏王怎么就突然迂腐了起来,但现在听李泰的话,在场的官员便明白,魏王的这第一个理由只是简单的缓冲而已。</p>

毕竟想要师出有名,对于大唐来说,想要寻找到理由,的确并不是什么难事。</p>

而李泰则继续道,“至于第二个理由则是时机不对!”</p>

“时机不对?!”听到李泰的话,李承乾讥讽道,“如此好的时机,何来不对!”</p>

李泰看了一眼李承乾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

别管接下来说的话,跟这段话有什么关系,但是你在讨论战争时加上这一句话,只要读过孙子兵法的或多或少都会觉得你说得话很有道理。</p>

李泰背完了这一句,才徐徐道,“不是高句丽情况不对,而是我大唐情况不对。”</p>

听到李泰说出这话,李承乾只感觉到自己的背后一紧,额头冒出冷汗。</p>

不过,李泰则继续道,“如今已入冬了,而我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p>

冬日征召士卒讨伐,那到明年春耕时必然会受到影响,春耕受影响则会让国力衰弱。</p>

虽然我不觉得大唐会输,但终归要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p>

听到李泰的话,房玄龄,杜如晦与岑文本不由松了一口气。</p>

魏王智商还在线实在再好不过,有他跟太子顶着,自己等人再反对也不怎么显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