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烤全羊(二更合一补昨日更新...)(2 / 2)

土豆的做法很简单。用这个时代的烹饪方法,土豆炖各种肉,土豆焖饭、鸡蛋土豆饼等各种土豆菜肴,都已经足够美味。</p>

朱襄还将土豆加了孜然粉等香料塞进鸡肚子里,做成烤鸡的馅料。</p>

廉颇一个人吃了两只鸡,李牧也不小心吃了一整只鸡。两人显示出身为猛将应该有的饭量。</p>

因有蔺贽这个自来熟,朱襄又拿出了一些米酒来佐餐,酒足饭饱后,李牧健谈许多。</p>

魏晋时流行士族门阀,各地豪强都在给自己找千年以上的祖宗,并到处找同姓联宗,把彼此祖先都编成亲戚,以展示自己的家族有多强大。</p>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就是这么成了一家人(陇西在秦地,赵郡即现在的赵国邯郸一代)。</p>

史书上没有记载李牧的出身,只有李氏给自己的家谱上编了个。</p>

在李氏家谱上,追溯到老子李耳先不说,最近的谱系是,李牧的父亲李玑为秦国太傅,李玑的父亲李昙为秦国御史大夫,李昙的六世祖为赵国权臣李兑。</p>

朱襄知道李氏家谱,是和同事一同出差的时候,同事说起世家门阀,拿这个家谱出来当笑话。</p>

李兑是赵惠文王时期的权臣,赵惠文王就是如今赵王亲爹。赵惠文王就活了四十多岁,李兑距今三十年前才被罢免相位。李兑与李牧年龄差不到百年,李牧怎么可能成为李兑的八世孙?</p>

再者,“御史大夫”是始皇帝建立秦朝后才设置的官职,李牧的爷爷难道是秦朝人吗?</p>

李牧还有个伯父是陇西李氏的先祖,封“南郑公”。然而秦国根本没有“公”这个爵位。</p>

这么不走心的家谱也能成为士族门阀的荣耀铁证,怪不得“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p>

现在见到了当事人了,朱襄当然小小的八卦了一下。</p>

李牧对有人传闻他八世祖是前朝相国李兑,爷爷和亲爹还在秦国当官的事表示很震惊。</p>

和李兑同朝为官的廉颇和蔺相如表示更震惊。</p>

“哪来的离奇传闻?李牧他家世代镇守雁门郡,一直是赵将。”廉颇笑得口水都喷朱襄脸上了。</p>

朱襄抹了一把脸:“当然是民间游商的胡扯,我就随便问问。”</p>

《史记》中记载,李牧在镇守雁门郡时已经单独开府,掌管雁门郡的税收和官职任命,这是封建时代很典型的将门作风。李牧肯定在雁门郡早有根基。李牧在长平之战后成为赵国相国,也证明其出身和秦国没有瓜葛。</p>

朱襄心情有点黯然。他其实有点希望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家谱不是胡扯,虽然这个家谱真的很胡扯。</p>

如果李牧的祖父、父亲真的是秦国重臣,李牧就有入秦的可能,不会被秦国离间计所杀。</p>

朱襄看向将来会与李牧敌对的始皇崽。</p>

泥猴子始皇崽已经被雪搓洗干净,换了身衣服,如今正在和土豆饼搏斗。</p>

始皇帝和赵将李牧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吃土豆,真是魔幻的场景。</p>

朱襄收敛心神,将这个玩笑岔过去,问起雁门郡的事。</p>

李牧虽还未执掌雁门郡,已经对雁门郡很熟悉。说起雁门郡和匈奴的事,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对北方战事如数家珍。</p>

嬴小政把最后一口土豆饼吃完,仰起头,聚精会神听李牧说匈奴人。</p>

他小小的不太灵光的脑袋瓜子里勉强记得匈奴是未来大患,所以对李牧所说的匈奴之事很感兴趣。</p>

朱襄看到这一幕,恶趣味地把嬴小政抱起来,塞进了李牧的怀里。</p>

李牧:“嗯?”</p>

朱襄道:“我家政儿特别讨厌匈奴,听到匈奴两个字就会挥舞小拳头。李将军多和政儿说说匈奴的事,政儿将来也去打匈奴。”</p>

嬴小政点头:“好,我去打匈奴!”</p>

好脾气的李牧道:“好,我教他。”</p>

廉颇剔着牙道:“啊?要拜师吗?是不是要再吃一顿?这个土豆好吃,明年给我种子,我也让人种点。”</p>

李牧腼腆道:“我还不足以为人师。”</p>

蔺贽起哄:“达者为师,我们这些人中只有你最会打匈奴,政儿想打匈奴,只能拜你为师。政儿,快,抱着他的胳膊不放,叫他老师!”</p>

嬴小政看向朱襄,见舅父点头后,真的抱住李牧的手臂,乖乖叫李牧“老师”。</p>

李牧虽然知道是在开玩笑,也羞得不行:“我教,我教,不用叫老师……”</p>

蔺贽看着李牧腼腆的模样,笑得直不起腰。</p>

蔡泽摇摇头。他想,自来熟的蔺君子,大约会多一个好友了。蔺君子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很好戏弄的小李将军。</p>

事实如此。</p>

之后李牧被蔺贽拉着,成了朱襄家的常客。</p>

李牧常年住在雁门郡,不久之前才回来求学,顺便接管家里在邯郸的人脉,为继承雁门郡做准备——对将门而言,他们的驻守地就等同于他们的封地了。</p>

他门第之见不重,为人处世十分务实,愿意和有才华的平民相处。于是,他成为朱襄在蔺贽之后,结交的第二位高门士子。</p>

李牧不仅饱读兵书,对民生、税收等也很了解,有治理一地的才能。</p>

通过和李牧的相处,朱襄明白为何李牧能被轻易反间计成功了。</p>

以李牧的才能,估计把雁门郡治理得欣欣向荣,十分繁华,里外铁板一块。朝中重臣和那时昏庸的末代赵王十分忌惮他,情有可原。</p>

李牧的家人都在雁门郡。朱襄得知李牧今年一个人过年后,邀请李牧在自己家过年。</p>

他家有荀子和蔡泽,不在乎多一份碗筷。</p>

“老师,留下过年。”嬴小政也抓住李牧的袖子不放。</p>

又进过梦境房间的嬴小政已经知道李牧是个大才。虽然离开梦境房间后他的小脑袋不灵光,但“把李牧抓住”的念头还留在他的脑海里,于是嬴小政用了非常直接的抓袖子的方式将李牧抓住。</p>

“好吧。”李牧想了想,同意了。他正好向朱襄学习更多的种田知识。</p>

屯兵在外最重要的就是军粮。雁门郡驻军的军粮军饷都是自筹,所以领兵的将军才会掌管当地的税收和官吏。</p>

雁门郡的土地较为贫瘠,气温也较低,屯田成果不理想,全靠偷偷与牧民交易牲畜补充军粮。李牧很希望朱襄的知识能帮雁门郡屯田增产。</p>

“要不要来雁门郡?”李牧邀请道,“雁门郡规矩没有邯郸这么多,如果你来雁门郡,我就能给你任命官职!”</p>

别说,朱襄还真的有点心动。</p>

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官职在身更安全一些。雁门郡又地处偏远,比在邯郸更自由。</p>

不过……朱襄看了一眼拽着李牧袖子不放的嬴小政,叹了口气,以舍不得离家为由拒绝了李牧的好意:“李将军,你到了雁门郡之后,能不能帮我留心一下匈奴特有的粮食或者羊毛纺织工匠?”</p>

李牧道:“我们已经是朋友,你叫我名字即可。你需要什么写信告诉我,我会帮你留意。”</p>

朱襄拱手:“那我就不客气了。”</p>

嬴小政拽了拽李牧的袖子:“老师要走?可不可以不走?”</p>

李牧对着缠着自己叫“老师”的小孩十分温柔。他拍了拍嬴小政的帽子,道:“我要去打匈奴,不能留在这里。不过我明年春季才走,现在不会离开。”</p>

嬴小政偏着脑袋想了想。打匈奴,不是打秦国啊,那无所谓了?</p>

他道:“那打完匈奴就赶紧回来。”</p>

李牧笑道:“好。我回来的时候给你带一匹小马驹,你不是想学骑马吗?”</p>

嬴小政高兴道:“谢谢老师!”</p>

朱襄看着嬴小政围着李牧转的样子,有一点点吃醋。</p>

蔺贽开个玩笑让政儿叫“老师”,没想到李牧脾气这么好,居然真的像对待弟子一样对待政儿。</p>

他更没想到,政儿居然对李牧“一见倾心”。见到李牧后,比对自己这个舅父还亲近,天天拽着对方袖子不放,十分黏人。</p>

想到未来二人的敌对,朱襄不由有些头疼。</p>

他只能希望,有了这一层关系,李牧死后,政儿会善待和重用他的后代吧。</p>

他隐约记得,李牧的孙子,叫什么来着忘记了,也挺厉害,还被韩信请教过。</p>

转眼间,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就到了最后一天。</p>

朱襄张灯结彩,过了一个自父母去世之后,最热闹的年。</p>

晚上,朱襄在院子里搭了个篝火烤全羊。</p>

蔡泽和李牧负责把提前做好的灯笼挂起来;雪带着嬴小政去贴对联;荀子负责写对联。</p>

这时候还没有写对联的传统。朱襄提议后,荀子对这个有趣的“过年游戏”十分感兴趣,主动负责了撰写对联的工作。</p>

没有鞭炮,没有烟花,只有香喷喷的烤全羊和红彤彤的灯笼与对联,这个年也年味十足。</p>

嬴小政收到了舅父、舅母给的压岁钱,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p>

“这是你给他的生辰礼?”荀况问道,“我记得他生辰是正月初二?”</p>

“不,这是压岁钱,寓意压祟驱邪。”朱襄道。</p>

“还有这等说法?”荀况想了想,也摸出了几枚钱币撞进嬴小政脖子上戴着的红袋子里,“来,压岁钱。”</p>

蔡泽也往红袋子里装进了几枚钱币,李牧却从袖口摸出一柄小匕首。</p>

“这个更适合驱邪。”李牧道,“它见过血,邪祟肯定会怕它。”</p>

朱襄满头问号。给小孩杀过人的匕首驱邪,李牧你靠谱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