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开采那就是和古人一样,技术、工具传统,用钢钎、大榔头,开采也基本只能局限在地表,规模小且效率低,一个矿口一年能有3吨左右的产量就算不错了。
用上打眼放炮的方法,开山采石这一环节效率是大大提高了,可对于玉石产量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为一旦爆破不到位,碎的不仅是石头,还会有玉石。
加上这里海拔高,连风钻、电钻都不太好用,人工凿炮眼不是一般的浪费时间。
砸榔头的人得轮换,还得是老手才行,得有经验,不然扶、转钢钎那位心里绝对阴影一片,时刻得为自己的手担心。
这边人工打炮眼,其余人也不能闲着,都在向老矿区方向稍远一些的地方清理乱石,让这一片平台稍宽敞些,并尽量修上段路出来。
如果简单砸掉几块挡路的大石块,让走路段距离内不用爬的通道就能算路的话。
廖凯峰帮不上什么忙,也免得添乱,干脆反方向而行,绕过正在凿炮眼这两位,沿着山坡往西边手脚并用走了一段。
走爬出二十几米,这一片看出去风景很好,直起身站好,从棉外套的大扣子兜里掏出个傻瓜相机。
开机,比划着拍了一张风景。
这相机好,是个笨蛋都能“卡嚓”来上一张,这两天已经拍了能有二十多张,很多都是矿工们的合影,单纯风景就几张。
答应矿工到时候多洗些出来,照片会寄到玉矿厂。
虽已经是90年代中期,但也不是人人都会每年拍照的,甚至几年都拍不上一张这还是城市人的情况。
乡村、偏远地区的拍得更少,而这于田玉矿厂所在地的地方,全华夏能比这更偏远、艰苦的地方真不多
“咔嚓、咔嚓”几声加上洗照片,其实花不了几个钱,却很快拉近了自己与矿工们之间的距离,买相机这200块花得值
这相机简单,只管取景,其它自动,不然怎么会叫傻瓜。
廖凯峰对于自己的拍照技术还是有点盲目自信的,照片洗出来之后应该会不错吧
低下身,降低重心,小心翼翼转过身,打算看看能不能给这处新矿点来个全景照。
不得不小心呀,坡太陡,不然万一一个不留神,这人都可能往下滚个几十上百米
可才一低下,廖凯峰就皱了下眉头,眼睛闪到岩壁那似乎有点不对劲
这附近除了那处新矿点,基本上都是黄褐色的岩石,偶有夹杂着黑色,可就在眼前,积雪反斜坡的一小块地方露出的是灰白。
“买提,拿根钢杄,再拿个榔头过来”大声喊了声。
这会山顶上积雪不厚,不会雪崩。
“什么”
那边正砸大榔头呢。
不得不重复了一次。
五分钟后,买提尼亚孜睁大眼睛看着廖凯峰手中的一块玉石,道:“一号白。”
“嗯,一号白兄弟,这次我们两个不发都不行了”
照个相都能发现又一处高质量白玉矿点,廖凯峰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