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章 万人坑之上(2 / 2)

“那里头还有不少施工工具,挺整齐的排一边,我们还发现了二十多只几乎不配套的鞋子,基本都是破破烂烂,但原本应该都比较结实,是干活用的劳工鞋。

最末端的岩壁上还有子弹射击留下的痕迹,那一段岩壁很干燥,仔细看,极少量血液残留都还能看出来。

没有遗骸,应该当时就被运走了,在这里边进行大规模处决,估计是为了不引起外边普通德国平民的注意。”

世界大战打到后期,参战的每个国家都因为男性青壮年入伍、战争消耗而慢慢变得劳动力不足。

苏联如此,英国、德国也有这情况,甚至地球另一段的美国,造船厂里都到处是女工。

1944年那会,据说有个叫罗纳德里根的请了个摄影师去军工厂拍照,想制作一批海报来鼓舞军队和民众的士气,那时候里根刚不干演员,在空军服役。

摄影师到了一家无人机厂的生产车间,无人机在当时是新科技,人们普遍还不太了解,就想找一位工厂内的工人在旁边做一些示范动作。

被选中的是个叫诺玛珍贝克的十八岁迷人姑娘,后来摄影师把她往无人机上装配螺旋桨的照片洗出来交给罗纳德里根看的时候,里根立刻被吸引。

这位马上联系工厂,邀请这位姑娘兼职当模特,拍摄了一组写真。

姑娘火了,多家公司向她发出当全职模特的邀请。

然后么

这位军工厂里当铆钉工人的姑娘很快把名字改成了玛丽莲梦露,迷倒了几代人。

梦露当过军工厂铆钉工人,不过也有人说她装螺旋桨的照片是“火了”之后为海报摆拍的,那时候她的真实工作是一家降落伞厂的质检员。

但不管如何,她在44年那会,就是军工厂里的一名工人。

梦露很幸运,要是那时候她是造船厂或者坦克工厂里的一名焊工,估计也不大会成为万人迷,至少每天灰头土脸的,一定光鲜不了。

而在44年的美国,重工业生产中,一线工人里女性一点不稀罕。

美国很多地方就已经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一切为了战争。

至于苏联

死亡2700万,为了胜利,为了复仇,那是女人当牲口用,至于男人们,很多大概是当自己已经死了。

而德国在43年、44年是在本土还基本保持着“八小时工作制”,但也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战争后期,不得不招募了一些女工和未成年的童工。

就算这样,对于雅利安人,那还是“八小时、一周一天休息工作制”。

十四五岁,也算童工吧。

其实吧,战争开始没多久,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就在德国出现。

因为几百万青年男性加入军队,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德国人很早就强迫集中营内的囚犯劳动,但这个计划做得不够彻底,还矛盾百出。

比如像在奥斯维辛,总会有些所谓“有用的人”被暂时留下性命去干活,强迫他们为第三帝国干活。

什么是“有用的人”

各类技术工人就是,工程师有时也算。

那教师、律师、音乐家、文职职员、商人、作家

除非碰上个喜欢听音乐的变态集中营指挥官,不然包括音乐家在内的这些人,都可以直接送去毒气室

对于“有用”的产业工人,纳河蟹粹可就不是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了,一般都是逼其劳作致死,反正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手送来。

当然,集中营需要“有用的人”的时候总是少数,不然奥斯维辛就该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工厂,而不是最有名的死亡集中营。

大部分被送到集中营的产业工人,命运还是短时间内就被杀。

第三帝国对于劳动力的利用是个很矛盾结合体,一边国内的劳动力越来越紧缺,另一边死活没有实行彻底的战争总动员。

而且在强迫集中营囚犯劳动的同时,另另一边却又在不断屠杀犹太人,从早期的大部分使用“隔离区慢慢饥饿致死法”,到中后期的大规模屠杀加死亡集中营“工厂化杀人处理”。

很矛盾,把人隔离起来,不给足够的食物,让里边的犹太人慢慢饥饿、生病而死。

那样还是要给予少量食物的,而且隔离区内的人大部分、大部分时候根本无法创造劳动成效,很多都是在和饥饿、疾病作斗争,说白了就是慢慢等死。

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描述的那样,在克拉科夫,隔离区内除了少数幸运儿能去辛德勒的搪瓷厂干活之外,其他大部分人就是在慢慢等死。

干活

最多被强制去扫个雪、搬个砖。

这是第三帝国在战争中对于劳动力的极大浪费

那是不是所有犹太人、战俘、吉普赛人都是被死亡集中营处理掉,或者在隔离区慢慢等死

不,还是有不少囚犯会被纳河蟹粹在主动强制筛选、组织起来,德国人的工厂里干活,身不由己地为第三帝国服务。

而不是像辛德勒一开始那样德国资本家跑去向占领军贿赂、要廉价劳动力,然后资本家大发战争财。

在系统组织时,不为纳河蟹粹服务

那就是死

甚至第三帝国的不少军工厂里都有集中营囚犯干活,那些人本就是有技能的熟练产业工人,所以暂时得以活命。

最极端的例子,从如今保留下来的历史照片上知晓,当初德国生产v2导弹的巨大地下军工厂里,就有不少身穿囚犯服的技术装配工。

导弹制造厂里都有囚犯,像开挖隧道、修桥铺路、建筑工地这些重体力劳动场所,使用有一技之长或者身体强壮的囚犯劳工更正常。

这处挖了两年的隧道群的修建者中有集中营调过来的囚犯很正常,这个张楠和约瑟夫等人都知道个大概,有可能前前后后使用了五至十万名囚犯、战俘

心里产生一丝压抑,之前这里没发现任何同囚犯、战俘劳工的物品,这会突然出现

至少五万集中营劳工在这被强制劳动,而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死亡

为了保守这片隧道群的秘密,纳和谐粹不会让他们活下去。

按照马炜的说法,隧道尽头的屠杀最多也就上百人,那其他人呢

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很多,像奥斯维辛这样的可不止一个营区,甚至有几十个分营。

那些囚犯劳工来了,如果没死,很可能又被送回集中营。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隧道网两年时间的施工中,不短有集中营来的劳工累死、病死、死于工程事故

五到十万人,在这两年世间内慢慢被消耗掉了。

无论哪种可能的原因,结果是只有一个:那些人全死了

事实也是如此,近50年过去了,还没一个当初曾经在这里被强制性劳动的集中营劳工说起过这事。

都死了,自然也就没了知情者,建造这里的纳河蟹粹干得非常彻底。

看着那间半个世纪前的集中营囚犯服,看着纳河蟹粹特别想出来、有异于常见横线囚服的黑白直线条,张楠都觉得这里变得阴森了。

至少五万人,甚至十万的犹太人、苏联战俘死在了这。

张楠抬头看了一眼高高的隧道顶,送给自己的城堡就在上头,它是在一座万人坑上头,而自己就是在万人坑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