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件貌似不大可能出现在喀拉拉邦印度教神庙地库里的佛陀像放回托盘,张楠拿起了送来的第二件铜器:一座造型优雅的小型香炉。
小型铜香炉,只要是玩古玩的华夏人上手,第一件事就是看底部。
不出所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赫然在目,底款还被两条游龙围绕。
甭管是明还是清,就是个民国的,制作者都喜欢打上“大明宣德年制”的标记,华夏特色。
香炉非常重,拿在手上有明显的压手感,而且表面手感极为细腻,光泽有异于普通的黄铜。
张楠将其递给姐夫,项伟荣一上手,再打量了香炉的体积与厚度后道:“可能加了黄金。”
“应该是。
如果是真的宣德炉,八次精炼的精铜里加三成黄金,出来的颜色大概就是这样。
对了,我们在菲律宾发现的那几座金铜佛是三至七成金都有,铜的质量比不上这个,颜色倒是挺像。”
前半段还在用英语,后半段直接换成了方言。
项伟荣将香炉递还给张楠,道:“铜加金,工艺还这么高超,这有可能是真的宣德炉”
“很有可能,这几样东西都可能是当初郑和的船队带来送给当地国王的礼物。
古印度只能说是古印度地区,国家多如牛毛,这国王也多。
根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至少在其中6个国家的港口停靠过,有小葛兰、柯枝、古里,还有甘巴里,就是现在科摩林角。
应该还有阿勒皮,就是现在单位阿拨巴丹,最后一个港口是加异勒,现在叫什么来着
对,土提科林。
南印度地区爱吃炒饭,这铁锅都是郑和的船员带过来等到。
这些物品很可能就是郑和船队带的赐品,这几个小国都在这附近,柯枝国就在北边不远的柯钦,根据记载,宋、梁、隋、唐都入华夏朝贡。
小葛兰在柯枝西北,科摩林角在东南不远的泰米尔纳德邦的岩石海角,其它几个干脆就在喀拉拉邦。”
说着指了下香炉,“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宣德八年,宣德炉应该是三年和四年铸造,据说一共有三千来个。
造型不同,材质也不一样,大部分在皇宫,但也有不少赐给了大臣和一些番邦使节,或者干脆成了赐给番邦国王的礼物,这时间也对得上。
再说郑和船队到印度西海岸那会,佛教早已从印度没市场两百多年,在没什么佛教徒的印度,佛陀像、香炉佛器就没什么民间市场。
这两件东西不可能是从华夏贩运到印度的商品,那时候南印度盛行的是印度教和教。
教用不上这式样的香炉,印度教徒在神庙里主要是用花朵、水和牛奶礼拜大神,他们在家里焚香供神的时候,也不大会用这种形状的香炉。
郑和是对佛教礼敬有加,根据记载,他对佛教国家佛寺布施的香礼中,很大一部分是香炉。
比如郑和在永乐七年布施锡兰山,就是今天斯里兰卡的佛寺的时候,就有古铜香炉五个,戗金座金红香炉五个。
这宣德炉出现在这边不奇怪,奇怪的是和佛像一同近了神庙的地库”
张楠知道,在新德里、孟买、海得拉巴的博物馆里都收藏有大量的华夏文物,而南印度的一些博物馆里干脆开辟了华夏文物展厅,其中一些明代文物极有可能就是郑和下西洋时携带的礼物。
瓦尔玛家送了自个几件,不管是不是郑和船队带过来的,还都是挺高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