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羁旅长堪醉(一)(1 / 2)

世女的燃情岁月 步澹 3276 字 4个月前

【防盗】

为何会安放在若斐那里, 因为这串蜜蜡是渤海王国的传世之宝,是代表了爱情忠贞、子嗣绵长的灵物,是她隐晦而不可说的心意。尤其是在大乾儒流对情爱多加批判不屑之时,这异国来的灵珠就更弥足珍贵。

太后想要的答案啊,要呼之欲出了。

可苏容婳不能说,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对两人都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

她可以同蒲若斐大婚,她可以同任何人大婚,但苏容婳作为大乾的皇帝, 却唯独不能爱上这个人。

爱上一个人,这人会成为自己坚硬外壳下的软肋,会成为世家拿捏自己的逆鳞, 会成为他人予取予求的捷径。

但她对蒲若斐的心就如同乾元殿顶悬着的夜明珠一般, 真真切切,在黑夜里也能清晰的感知到它柔和的明亮。这心意既然瞒不住自己,那就只能去对别人隐瞒,瞒过朝中大臣,让他们以为两人只是露水情缘,是欢场里的作乐, 当不得真。

苏容婳道:“那串真的蜜蜡,的确是儿臣送给蒲世女的。”

“你可知道, 哀家与你父皇将蜜蜡赠予你,是要你给谁吗”

苏容婳停了停,道:“儿臣知道。”

原来皇儿她没有忘, 吴太后有一股暗火在心底燃烧,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心求佛不问旁事,竟然纵容得皇帝把后嗣当儿戏,他道:“你们二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既然都到了这种地步,为何不议亲”

早些让他知晓,他也不至于这会总催促皇帝大婚,自己甚累,也让皇帝不喜。

苏容婳指尖去触已凉透的青瓷茶盏,她淡漠回道:

“父后,儿臣对蒲若斐无意……”

“哀家不信!”

吴太后白润不见皮肉松弛的手扣上了桌案,因他情绪激动,用力过了,食指上金色的护甲生生给折断,上头镶的碎宝石全都绷开了。

“你以为哀家不知道,先帝驾崩的前夜,你在哪里,她又在哪里”吴太后想起先帝,心头的悲痛又重了几分,他喘着粗气道:“秽.乱宫廷,你与她,都好大的胆子。”

那一夜风雨打门,天色漆黑如瞳,鸦雀盘绕的深宫内院里,也不见平静。

苏容婳摸到茶盏后并没有重新端起,而是收回了手,与他道:“父后无论信还是不信,儿臣与她也只这一条干系。儿臣亦不是尚在父后的怀中学语的年纪,难道身边就不许有个纾解身子的人。”

发.情期难耐,抑制的汤药又伤身,这是地坤共知的,但这话,任是哪个地坤说出口,都会脸红心跳一番,唯有苏容婳,在吴太后面前只当做用饭饮茶般平常。

她是大乾的皇帝,拥有比天下任何一名天乾都要高的地位和权势,自然也许坐拥三宫六院,择天乾入宫为妃。大乾五代没有过地坤为帝,前朝的记忆早已淡化在人们的记忆里,但即便有些刻板的大臣以为不妥,但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谁都不能道出个不字。

吴太后紧跟着她的话:“侯府反了,蒲世女也被叛军给俘获,他们便是大乾的罪臣,而皇帝身边没个知心人,合该选妃。”

既然降齐,便就是大乾的乱臣贼子,这种人,是万不能与皇帝再有什么纠葛的。她们之间斩不断的情丝,到此一刀两断罢。

吴太后见苏容婳不悦,便知她又要说些劳民伤财的借口来推拒,他顿就软了口气:“只是选世家子,将人敲定下来,也不办礼,这样陛下也不允吗”

苏容婳稍沉吟,竟是应下了:“父后说的是,先前是儿臣思虑不周了,选妃一事全凭父后做主。”

吴太后展颜,不劳他一番苦心开导,皇帝终于开窍了,他正琢磨着哪族世家的孩子好呢,就听苏容婳道:

“既然蒲氏有罪,那蒲老太君也不该长居宫中,父后,儿臣就把她发回蒲宅,等候大理寺的裁决。”

“皇帝,她可是哀家的姑姑。”

苏容婳听了吴太后的怒气,反笑:“她就是儿臣的姑姑,也是个待罪之人,也该受大乾律法的惩处,天理昭昭,难道就她特殊”

“皇帝大了,哀家保个人都难了,好,好,”吴太后心里的滋味可谓复杂,他逼着苏容婳松口选妃,却又被她将了一军,自己诞育的孩儿,真是不肯吃一点委屈。

“漠北入侵,燕王不思抵御,寻机先逃,也被儿臣罚俸三年,直降为燕郡王,”苏容婳道:“那蒲氏不过一世家老妇,儿臣料她如何也越不过皇家去。”

清明如吴太后,他很快就想通了,苦苦一笑后,自然就默许了苏容婳的作为:“皇帝自小就有自己的主意,哀家自然是不拖皇帝的后腿,不过朝堂上君臣、臣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维持一种平衡,不能此盛彼弱,正像阴阳相搏,二二之分才最好。”

苏容婳称是。

第二日,太后便下了懿旨,要世家择适龄未婚的嫡枝子孙,交了名字在宫中造册。

然后按着册子将人挨个传进宫里丹青殿中,着宫廷画师为他们画像,以供圣览。

既然姑姑被送回了蒲侯府,吴太后就对这事格外上心,亲临了丹青殿几回,试了试几个世家子的深浅,还催人及时送画成的像给陛下。

有了吴太后的热心关照,画师们就更不敢拖延了,个个画得又快又好。

不出半月,宫里就挑好了三位世家子,分别是赵仁凤之侄赵均、马珂幼女马贺辛以及户部侍郎王馨之子王颂,他们相貌端正,熟读诗书,都令吴太后大为满意。他下了懿旨责使钦天监算命理、观星象,择良日册三人为妃。

在此之前,苏容婳不顾群臣的劝谏,任明将军为兵马元帅,调兵征讨在齐地的叛军。

明、蒲两氏为姻亲,又同是军功出身的世家,很难保证他没有降齐叛乱的心。</p>

可陛下偏偏就信任明将军,不仅不对他有所防备,还任他选将挑兵,带着兵马大印去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