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节 列强战场(1 / 2)

大国崛起1900 狂人阿Q 2911 字 2个月前

美国人的行动不可能是军事行动,也只能是经济外交行动。

经济行动上,他们短期内跟美洲各个中小国家签订了石油开采,矿产开采的权力,给了一大批小国一笔钱,将这些国家的探矿权都买到了手里,尽管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开发,但却先抓到手里,防止其他国家介入。

外交上,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在欧洲植入自己的势力,德国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战败国,德国被解除了武装,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人,一旦不听话,谁都可以给他来一下子,现在法国人就在使用这种权力,他们派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借口是德国没有按期支付赔款。

阿道夫上台是靠着疯狂的攻击魏玛政府,但实际上魏玛政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宣传的那么软弱。

德国革命之后,德皇流亡荷兰,德国资产jie级在小城魏玛建立了临时政府,开始跟英法谈判。

在巴黎和会上根本就没有德国说话的份儿,英法美意等国根本不给德国人表达的机会,他们自己就决定了德国的命运。

法国人自然是要最大可能的削弱德国,要让德国一百年,一千年都无法恢复国力,当然最好的是直接肢解德国,但是英美绝对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情况,让法国独大那不可能,最后列强博弈的结果是德国付出巨大的赔款,割让一部分领土,但是保持德国的基本完整。

如果是东方国家会认为这份条约很宽容,被打败了竟然没灭国和吞并,还有这好事?

但是德国人认为不可接受,当时的魏玛政府总理谢德曼拒绝签约,并为此辞职,宣称谁如果在这样的条约上签了字,谁的手就要烂掉。结果协约国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德国人只能在条约上签字。

条约规定条约签订后的三年。德国至少要支付价值50亿美元的金马克,如果没有现款,就必须用实物偿付,煤炭、船舶、木材甚至牛羊牲口。大量的物质被协约国掠夺。给德国留下的只有纸币,因此注定通货膨胀。

但是德国的经济基础在那里放着,他们强大的生产力即便付出昂贵赔款,依然保证了经济没有崩溃,尤其是在英美不是提供的短期贷款上。他们的通货膨胀虽然不能制止,可是却始终没有崩溃。

其实德国的经济本不该如此差劲,但是第一他们要支付高额的赔款,第二还要维持国内的就业,第三又被选举上台的政府要满足底层无知民众的过分要求,除了印钱靠政府的财政赤字加大支出之外,别无选择。

赔款甚至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维持传统君主政府倒台后的德国信心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要维持这种信心,他们的政府首先是应该建立一个稳健的经济体系。可是他们选择了满足民众一时的要求,结果造成了不断扩大的货币量。

战争期间,德国政府才印了400的货币,可是战后他们的货币印刷量竟然比战时还多,战争结束时候的1918年,德国商品价格只比1914年上涨了115,甚至比英法还低。但是魏玛共和国上台后第三年(1921),德国货币发放比1918年多了5倍,第四年(1922)多了10倍。

德国马克从1918年对美元的8比1,到21年底的100比1。通货膨胀还比较温和;22年开始一两个月就翻一倍,无论政府如何发债券,银行如何救市都无法遏制,恶性膨胀已经开始了。22年底的时候暴跌到了3500比1。

这时候如果德国政府能够采取强力措施,并且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还有解救的可能,可惜的是,德国既不敢紧缩开支来让民众不满,外国势力也不会接受德国的停止赔款要求。德国政府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他们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拒绝向法国赔款。

而法国人则联合比利时将军队开进了德国的鲁尔工业中心,鲁尔危机爆发了。

鲁尔危机爆发的时候,杨潮还在西伯利亚,当时听到消息,只说了一声“没救了”。

政治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才是最可怕的,法国和比利时占领了鲁尔,希望通过搜刮鲁尔的工业品来抵偿赔款,德国政府则消极应对,鼓励鲁尔区工人ba工,十余万工人离开工厂,到大街上you行,跟法比占领军非暴力不合作。

但是这些工人的生活如何保证?

德国政府出钱,没钱怎么办?印刷。

于是压垮德国货币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断了,英美稳定德国马克的努力也放弃了,英美金融巨头反而还要捞回一笔,一边在国际市场上做空马克,一边从德国提出短期贷款,马克断崖式的暴跌开始了,印钱的速度都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这就是崩溃。

德国政府雇佣了许多民用印刷厂,让他们帮助政府印刷纸币,来不及印刷只印一面,另一面还是白纸,称作白面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