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造王者(2 / 2)

乱清 青玉狮子 3114 字 4个月前

曾国藩不是“功名底子”,赵烈文本人,对银钱名位,亦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他是那种自认身负屠龙之术的人,最理想的人生轨迹,就是辅佐贤者得成事业,然后,飘然名山,载酒看花,结庐著书。

因此,不同于曾国藩,赵烈文对于介入上位者的“家务”,并不存在任何道德上的心理障碍。

曾国藩不说话。

赵烈文决定再把话说的透一些。

“扈、杨之间,”赵烈文说道,“其实是一个旗鼓相当的局面——”

顿了顿,“扈侧福晋同轩军诸将,固然有‘共患难于微时’的情分,不过,这一层,杨侧福晋亦约略仿佛——”

“杨侧福晋是以‘勤务兵’的身份,随侍轩邸赴美的,认真说起来,她同轩军诸将,是一个‘袍泽’的关系,由西而南,由南而东,几千里征战,一直紧随轩邸,不避弹矢,身浴血火,说是‘出生入死’,亦不过分,这一层,扈侧福晋就比不了了。”

“杨侧福晋的劣势,在于‘资历’——较扈侧福晋浅了一些。”

又过了好一会儿,曾国藩终于缓缓的、却是坚定的摇了摇头。

赵烈文颇为失望,“爵相……”

曾国藩轻轻摆了摆手,“惠甫,你听我说。”

赵烈文不说话了。

“你的意思,我都明白,”曾国藩说道,“你说的‘轩邸的家事,不能以私事目之’、‘此家务非彼家务’、‘形势比人强’、‘国家重臣,不能不有所为’——都对!”

都对?

那您摇什么头呢?

“‘不能不有所为’,固然不错,可是,得看怎么个‘为’法儿!”

“前明之败亡,败在党同伐异,亡在手足参商!——隆武、鲁监国之对峙纷争,永历、绍武之你死我活,殷鉴未远!怎么?难道‘团结就是力量’言犹在耳,就要打什么‘扈党’、‘杨党’的主意不成?”

赵烈文心头一震,背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出来了,说出来的话,也有点儿期期艾艾了:

“爵相,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惠甫,”曾国藩温言说道,“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好意,是为我好!”

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挚了,“你我生死相托,我的话,就算重一点,想来你也不会介意——”

赵烈文透一口气,“是!”

“谁也不能保证,”曾国藩说道,“将来,‘扈出’、‘杨出’之间,一定无所纷争——这一层,我是承认的;可是,作为国家大臣,在扈、杨之间,断不能有所轩轾!我不是说‘不有所为’,我是说——”

顿了顿,“嗯,这么说吧——拿曹、许、郭三位大军机来说,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扈出’、‘杨出’有所参商,曹、许二位,囿于籍贯的尴尬,身处嫌疑之地,不论说什么、怎么说,似乎都不大对,那么,彼时,第三位大军机——郭筠仙,该做些什么呢?”

自问:“左扈右杨,左杨右扈?”

自答:“都不对!郭筠仙的籍贯,既然可以超然于扈、杨之争,那么,他就应该以公、以平,调和鼎鼐——这才是宰相该做的事情!”

郭筠仙的籍贯——

赵烈文突然就醒悟过来了!

郭嵩焘——湖南人呀!

事实上,郭嵩焘和曾国藩,并不是一码事儿;郭嵩焘这个湖南人,目下代表的,也不是“湘系”的利益,曾国藩这番话,是拿郭嵩焘说事儿,婉转指出——

在关氏的“统嗣”一事上,“湘系”或者说“曾系”的立场,开始的时候,必须保持中立,这样,将来若真有扈、杨相持不下的一天,“曾系”这颗砝码,就足以改变天平的平衡,成为——

“造王者”。

如果一早就“站队”,甚至像左宗棠那样,脑门儿上涂一个“扈”字,那么,在“统嗣”以及相关的问题上,不论说什么、怎么说,都脱不了“左扈右杨”或“左杨右扈”的嫌疑,在辅政王那里,分量便大打折扣了。

这才叫老谋深算!

而且,冠冕堂皇!

一时之间,赵烈文对曾国藩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声说道:“是!爵相老成谋国,‘以公以平、调和鼎鼐’八字,学生以为圭臬,凛遵不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