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确实有点不舍得。</p>
-----</p>
宋濂和刘伯温同时告老还乡,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p>
老朱奖赏了他们不少财物,田地,还命人护送他们二人各自返乡。</p>
大臣们不管真心还是假意,在朝堂上拍老朱的马屁,说他是“一代明君”“皇恩浩荡如波海,圣德无量似山岳。”</p>
反正什么好听挑什么说。</p>
如今言官的领军人物都回老家了,剩下的人以后也别再傻不拉几,闷头跟老朱对着干。</p>
不然没有任何作用,还死路一条。</p>
这里面最高兴得意的人当数胡惟庸。</p>
如今不管是敌对派,还是他这一派,都没有人能阻挡他的脚步了。</p>
现在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p>
我要成为开天辟地,空前绝后的绝对朝臣!</p>
我要学那司马炎和萧衍,有一日定要坐在金銮宝殿上,接受百官朝拜!!</p>
老朱却在次日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在早朝上大大称赞了刘伯温之长子刘琏这一次主持科举清廉中正,刚直不阿,特提升他为吏部侍郎,兼任监察御史。</p>
直接把刘琏从一个没有实权的七品国子监监丞变成了从三品。</p>
比上次曾秉正还要夸张,简直就是一飞冲天。</p>
老朱这意思很明显。</p>
刘伯温,宋濂走了,言官这边的势力顿时弱了许多,所以要补充“兵力”。</p>
若是要补充言官的兵力,自然是刘伯温的儿子最合适。</p>
要不是宋濂的两个儿子老大只会写书法,老二有点呆呆的,老朱肯定要把他们也提拔上来。</p>
言官也看明白了,虽然大家心里都很不痛快,可是想想如今他们这边除了工部尚书兼御史台右御史大夫安然是个从二品,再没有大官。</p>
胡惟庸那边却日益做大。</p>
言官这边若再不提拔个能说敢做的人跟他抗衡,以后言官岂不是更没活路。</p>
所以言官心中虽然都不快,却都不出声反对。</p>
淮西派自然是不会肯。</p>
李存义出列说:“刘琏虽然在此次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可是一下提拔这么快,有点不合规矩。揠苗助长,对他反而不好。”</p>
其实他想说,刘琏算个什么东西,又没有军功,今日之前他连大殿都没资格上,凭什么跟我儿子李佑平起平坐?!</p>
他老子刘基离开朝堂的时候也才是个三品。</p>
老朱淡淡地说:“咱观察刘琏好久了,他挺有能力的。若不是刘基为了自证清白压着刘琏不让他自荐,也不许人推举他,刘琏也不至于三十好几了还只是个七品官。更难得的是,他自己从无怨言,办事认真,甘于清贫。如今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少之又少。不像某些人,仗着老子有点功劳,没点本事和人品却想封侯拜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