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四年十月,定远军使王遇统率大军出武关,行走在邓州大地上。</p>
别看武关就在邓州西面,抬抬脚就到了,事实上他们先从均州北上,到商州领取了一应物事,然后东出。</p>
商州,毕竟是他们理论上的驻地,是大本营。</p>
离开商州也是不得已,四处就粮嘛,不寒碜。粮食运输要成本,那还不如抬抬脚,自己走路。</p>
昔年昭义五州,泽潞二州“全居山地,地贫民瘠,积谷全无”,昭义节度使三天两头带着军队跑去邢州就粮,还不是因为粮食运输成本高。</p>
定远军一年到头在均州待的时间,估计比商州长得多,因为均州地处水运要冲。</p>
但就军士们本心而言,这两州都不喜欢,因为没有他们的家人。</p>
出来很久了,也该回家了,打个锤子仗!</p>
“打完这仗就可以回去休整了。”</p>
“到穰县,有酒肉。”</p>
“金州李帅运绢两万匹,诸位都有份。”</p>
有骑卒策马奔驰于行军队列两侧,不断来回巡讲,嗓子都喊哑了。</p>
军士们听了,士气有所恢复。</p>
“一帮兔崽子,非得听到酒肉赏赐才来劲。”王遇站在路边,笑骂道。</p>
他站在位置很好,位于高处,可俯瞰整条驿道。</p>
路上车马如龙,烟尘漫天。商旅行人被挤到一边,目光不敢与这些武夫接触。</p>
武夫后面还有大群夫子,由商州刺史成汭征发,约两万人,随军听差。</p>
进入邓州后,商州夫子还不能回去,要继续随军一段时间,直到邓州方面征发的三万夫子到位为止。</p>
邵树德的军令已传至山南。</p>
王遇仍记得匆忙赶至唐州比阳县议事的那天。朔方幕府随军要籍裴远当着唐邓随节度使折宗本、昭信军节度使李延龄、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武关防御使王遇四人的面,宣读牒文。</p>
折宗本当场领命,就地组建唐州行营,他本人为都指挥使。</p>
折宗本领会了邵树德的意图,“声势要大”,于是决意分三路出兵。</p>
威胜军两万人为中路,攻汝州。</p>
定远军八千人为西路,亦攻汝州。</p>
随州刺史赵匡璘率三千人北上申、蔡,为东路军。</p>
至于忠义军赵匡凝部,在围城数月之后,终于攻占了复州城,军队伤亡较大,这次就放过他们了。</p>
当然他们也是有作用的。</p>
武昌军节度使杜洪,以前是阴附全忠,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朱全忠的走狗。赵匡凝打复州,本身就牵制了杜洪兵力,以一子兑一子,并不亏。</p>
三路大军,步骑三万余人,虽说战斗力参差不齐,但声势绝对搞起来了。</p>
“今晚赶到内乡县。”王遇下了山坡,策马向前。</p>
内乡(今县)是邓州属县,去武关约三百五十里,乃战国商於(wū)之地,城外有商於驿,罗隐曾有“曾伴隋侯醉此中”之诗。</p>
内乡东南沿湍水行五十里可至临湍县,大军将在此停驻,等待夫子聚集,随后北上向城。</p>
既往向城而去,那就是走鲁阳关、三鸦路了,这路可不好走,楚国曾经修过楚长城,可见地势之险要。</p>
不过在折宗本眼里,大概无论是定远军还是随州军,都属于偏师,只有他的威胜军才是主力。</p>
王遇隐隐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对此他只有一个评价:老头狂妄!</p>
十月十五日,定远军抵达了临湍县,征发自穰、内乡、临湍三县的夫子、工匠亦先后抵达。</p>
十八日,骑军一千人护送粮草先行北上。</p>
二十日,王遇亲在临湍驿誓师,西路军主力,北上了!</p>
……</p>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南阳三路出师,最先打的不是兵力最雄厚的折宗本部,也不是牛逼哄哄的王遇部,而是小透明赵匡璘的随州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