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节 李陵(2)(2 / 2)

与此同时,赵信城中另一侧,于靬王的穹庐之外。

赵迁在两个匈奴武士的陪同下,走近前去,在帐外恭身拜道:“屠奢,奴婢赵迁来了!”

“哦……”帐中传来了一个年轻的男子的声音,随后,穹庐就被掀开,从中走出了一个年级大约二十四五岁,身材纤细的男子。

他身穿着由狐裘制成的厚厚冬衣,但,样式却不似其他匈奴贵族的常服,而是宽袍长袖。

手里拿着一卷竹简,脸上白白净净,没有任何刀疤,更没有在鼻子上戴什么铜环。

而其头上戴着的,也不是匈奴人传统的毡帽。

而是一顶在汉朝士大夫中,普遍能见到的进贤冠。

错非他身材低矮,脸型圆粗,不然,赵迁都要怀疑,自己眼前的根本不是什么匈奴单于的弟弟,而是汉朝的士大夫了。

但,见到这位于靬王的装扮,所有人,包括那些匈奴武士都没有任何意见。

因为,现在的匈奴王族,大半都有着s汉朝士大夫贵族的风潮。

这位于靬王只是入戏程度更深一些而已。

今天的孪鞮氏,早就不是数十年前,坚持引弓之民传统,喜欢在鼻子和耳朵上戴满铜环,爱把头发梳成一条条小辫子,最爱策马驰骋,游猎草原,以弓马论英雄的孪鞮氏了。

从乌维单于时代开始,孪鞮氏内部就渐渐的开始习读汉朝诗书,学习汉朝兵法,使用汉朝文字。

到儿单于和且鞮侯单于统治期间,这一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当今单于狐鹿姑,也有时候会私底下穿上汉朝的服饰和冠帽,学着长安的汉朝贵族的样子和自己的兄弟嬉戏。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很显然的。

首先就是,孪鞮氏王族的政治智商和手腕,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匈奴人,也第一次学会了使用‘庙算’,在战争之前,制定计划,部署对策。

而非像过去一样,看到汉军,不管不顾,先打了再说,打不过就跑。

现在的匈奴,已经知道,该怎么打,如何打?

天山战役、余吾水会战,就是成果!

但在匈奴,只有孪鞮氏被允许可以这么做。

其他人都不可以!

“赵瓯脱不在浚稽山为单于监视居延泽,来赵信城所为何事?”于靬王看着赵迁,轻声问着。

对他这一系来说,赵迁算是外人了。

因为,赵迁的主子是已经死了,且没有后代的儿单于。

匈奴的传统,主人死后无后,奴婢都应该殉葬,跟随主人而去。

只是这赵迁却因为年少,而被免于陪葬。

但在王族眼中,其实和死人没有什么区别。

别看孪鞮氏的王族,如今都读了诗书,学了春秋,也能之乎者也,与汉使交流。

但是……

孪鞮氏王族眼里,配与他们这样交流的,只有从汉朝来的汉使或者是投降的贵族。

其他人,哪怕是四大氏族的高层,也只是奴婢而已。

对这些奴婢的看法,孪鞮氏和过去没有区别。

“小人乃是来向屠奢报告边境之事的!”赵迁上前拜道:“小人听说,乌孙有使团入汉长安了!”

“哦……”于靬王闻言,嘴角抽搐了起来。

乌孙!

乌孙!?

但表面上,他却依然云淡风轻,道:“这有什么?乌孙人又不是第一次去汉长安了!”

读了十几年的汉朝书籍,孪鞮氏的王族们,总算拥有了国际视野,也明白了汉朝的战略意图——拉拢乌孙。

既然知道了敌人的想法,匈奴人自然也不会蠢到去激化矛盾,将乌孙人逼到汉朝人那边去。

对乌孙的事情,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乌孙不彻底倒向汉朝的话,那么,汉乌来往,也就随他们去了。

当然,每一个孪鞮氏的子孙,都知道,有朝一日,若汉朝的压力减轻了,那他们一定要将击破乌孙,作为第一要务。

菊花后面有个二五仔,时刻想着丢肥皂。

是个人都会这样选择的。

“但是……”赵迁深吸了一口气,道:“小人听说,此次的乌孙使团正使是乌孙小昆莫!”

于靬王闻言,终于跳了起来,他严肃的看向赵迁,问道:“你确定?”

“小人岂敢欺瞒屠奢?”赵迁连忙拜道:“等到开春,屠奢派人去乌孙,问一问右夫人不就知道了?”

于靬王神色不定,来回在帐外踱了几步后,然后看向赵迁,从怀中取出一件骨笛,交给他,嘱托道:“赵瓯脱既能在如今,抵达赵信城,想必也能去天山!”

“瓯脱速带此物,去天山北麓的单于大帐,面禀单于和丁零王此事!”

乌孙小昆莫,倘若真的去了汉朝。

那……

这对匈奴来说,可不是好什么事情!

匈奴必须立刻、果断、严肃的向乌孙施压,让乌孙人给一个交代。

不然……

哪怕是和先贤惮媾和,也要集中力量,灭亡乌孙!

匈奴,决不能容忍一个彻底亲汉的乌孙王国存在!

赵迁接过那骨笛,却是狂喜不已,他知道,自己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