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节 精神偶像的坍塌(2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3006 字 1个月前

尤其是一群顽固派,向来毫无理智的想要尽灭夷人,他们声言,天津百姓是为了保护官员才打死洋人的,说明天津百姓畏惧官员而不畏惧夷人,正好利用民意把京城的洋人也全都灭了。于是他们根本不顾曾国藩的调查,在口说无凭的情况下,硬说天津老百姓在教堂里都搜出洋人挖的儿童眼睛了,曾国藩是意图包庇。

慈禧看到顽固派的态度,也给曾国藩来信询问,曾国藩明报说没有发现。慈禧于是急着结案,生怕因顽固派的原因,导致事件扩大。

但是此时法国人根本不答应,一个肇事的人员都不惩治,别说法国人了,死了人的俄国、美国也不能答应。

见到洋人的态度坚决,慈禧等高层怕再次发生英法联军进北京的结局,急于解决危机,反而指责曾国藩有包庇犯官,想那几个官员的脑袋平息了洋人的怒火。

曾国藩无法,只能派人将张、刘二人找回,录下口供,押解刑部。最后,刑部判决将张、刘二人发遣黑龙江赎罪,刑部也不敢为了洋人杀本国的官员。

但是对于小民,曾国藩就不客气了,匆忙缉拿了20名凶手判决死刑,之所以是20人,因为洋人也死了20个人,曾国藩完全打算用以命抵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曾国藩熟读经典,却对于法理不通。而且他耍了一个手腕,抓的这20个人,其中大多数本就是牢中的死囚。

曾国藩的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让洋人满意。朝廷官员继续骂他,这次换成那帮子清流,他们以民族主义的情绪,责骂曾国藩不但惩治本国官员来谄媚洋人,还要杀本国民众,简直是汉奸国贼。

还别说,这种带着民族主义情绪的谩骂,在中国大有市场。一时间引起了巨大的冲击,全国老百姓,主要是读书人、乡绅等社会精英,他们突然对曾国藩产生了巨大的不满。之前他们对曾国藩有多么期待,现在他们对曾国藩就有多么仇视。他们过去多么崇敬曾国藩,现在就多么鄙夷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湖南人,之前他是整个湖南的骄傲,因此在外地经商的湖南人多以甚为曾国藩的老乡而自豪,各地的湖南商会会馆,都请曾国藩题字,曾国藩之前为了筹集军费,也乐得给商人题字,那些字都做成匾额高高挂在各个会馆之上。

现在全国各地的湖南会馆,纷纷砸了曾国藩的牌匾。

读书人更为激愤,当天津老百姓在官员的支持下,砸了洋人的教堂,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拍手称赞,他们一直视洋教进入中国是祸乱孔孟名教,认为天津父老反抗洋教,是跟曾国藩当年带领湖湘子弟抗击长毛是一样崇高的功业,按照他们的心思,这种事还得树碑纪念呢。

结果曾国藩竟然说洋人没有挖小孩眼睛,没有诱拐儿童。

事实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曾国藩怎么能这么说,其实失去理智的书生们要的,并不是曾国藩所谓的事实,他们只想要一个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他们只希望他们的偶像曾国藩是跟他们站在一起的。

但曾国藩的表态,显然让他们不满意,甚至难以接受。天下人都可以这么说,怎么你曾国藩也要这么说?

于是读书人也站出来骂曾国藩,外地也不过骂一骂汉奸民贼之类的,湖南读书人尤为感到气愤,他们之前以曾国藩为荣,此时却一个个集会宣布不承认跟曾国藩是老乡,宣布开除曾国藩的省籍,他们不再承认曾国藩是湖南人了。

曾国藩没想到他以诚示人,得到的确实所有人的诋毁,顽固派嫌他迁就洋人,清流暗讽他谄媚洋人,商人都以他的题字为耻,他故乡的读书人更是都不承认他是湖南人了。

一时间曾国藩感觉到天上地下,竟没有他容身的地方了,不由的苦闷之下,竟然病倒。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正是之前他享有的名声太盛,盛名之下不容他有丁点的差错,之所以那么多人骂他,是因为那些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一个精神偶像突然坍塌了。

这股冲击是如此之大,甚至比两次鴉片战争的战败,更触动广大读书人的心,有些人变得更顽固,更仇视洋人,而有的人,却开始了转变心态,开始重新考量这个世界,这些在世界大变局之前开始变通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民族精英,之后的几十年间,这批人将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等大事业中奋斗,可惜他们最后也失败了,因为他们的盟友实在太少,不肯变通的人实在太多。

曾国藩觉得自己暂时不能理事了,向清廷道明理由后,在李鸿章的保举下,清廷调派曾国藩的得力门生,做过江苏巡抚的丁日常前来协助曾国藩。

此时曾国藩这个理学大儒,儒家精神偶像坍塌的效应,已经扩散到了大明,朱敬伦不在乎那些崇拜曾国藩的保守读书人有多么痛苦,他不能不在乎曾国藩刚刚建立的那些学堂,竟然有可能被人砸毁。